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9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372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239篇
地球物理   366篇
地质学   854篇
海洋学   244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11篇
自然地理   2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971.
季节内西太平洋副高异常进退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ECMWF1980年和1983年7、8月份逐日2.5°×2.5°网格点资料对两次季节内西太平洋副高的异常进退进行了诊断研究。揭示出:季节内西太平洋副高异常进退是整个北太平洋副高异常进退的结果;这种异常进退表现为东太平洋副高的活动,相应西太平洋副高也有一次活动过程,并表现为北太平洋地区存在一纬向波列,低频波沿此波列西传以实现东、西太平洋副高异常进退的遥相关关系;而东太平洋刻高的异常进退则是被南亚季风区到太平洋信风区的异常加热造成的东太平洋对流层上部辐散风场汇合下沉区的变化所激发。  相似文献   
972.
重磁研究对认识盆地的意义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17  
重磁方法是地球物理研究中的重要分支。它们以位场理论为基础,具有水平方向上的高分辨能力并能够提供地壳部结构的信息,从而对于研究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起着经济而有效的作用。本文给出了笔者近年来在盆地研究中应用重磁研究所得到的一些结果和它们的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973.
2008年华南前汛期致洪暴雨特征及其对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王东海  夏茹娣  刘英 《气象学报》2011,69(1):137-148
着重对2008年华南前汛期持续性致洪暴雨的降水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天气尺度的研究,并且对比分析了其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华南前汛期洪灾较为严重的几年(1994、1998和2005年)的降水和环流场特征异同,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根据影响系统和雨区分布的不同,将2008年华南前汛期降水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5月26-...  相似文献   
974.
Soil erosion,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by water drastically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within a landscape. Moreover, soil redistribution may have a large impact on the exchange of carbon (C) between the pedosphere and the atmosphere. One of the large information gaps within this research domain, concerns the fate of SOC after erosion by water. According to different (mainly laboratory) studies, soil redistribution leads to aggregate breakdown, thereby exposing the contained SOC to mineralization. Our study aims to quantify the extent to which such increased mineralization occurs in a real field situation. Carbon dioxide (CO2)‐efflux was measured in the field after an important erosion event for a continuous period of 112 days.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n the field ensured that almost none of eroded SOC was exported from the field. Measurements of CO2‐efflux were done in areas with sediment deposition, as well as in comparable areas without sedimentation. Comparison of these measurements allowed the net effect of soil deposition on CO2‐efflux to be assessed. Field data were complemented by measurements on incubated, undisturbed soil core samples, in order to disentangle the contribution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moisture, temperature) from any erosional effect on CO2‐efflux. Results of these measurements on the field showed that CO2‐efflux was regulated by a complex interplay of different factors (mostly soil porosity, soil moisture and soil temperatur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incubation measurements,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the processes of erosion and transport indeed led to an increased mineralization of SOC, as a result of aggregate breakdown and exposure of previously encapsulated SOC. This effect was, however, much smaller than observed in previous laboratory studies. Moreover, it was only important in the first weeks, immediately after the erosion event. The calculated net erosional effect on CO2‐efflux represented a mere 1·6% of total SOC, originally present in the soil.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75.
本文介绍了5组不同尺寸钢筋混凝土梁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剪切破坏试验研究成果.研究中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的滞回特性、承载力、延性和耗能等力学性能,及其尺寸效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计的尺寸范围内,钢筋混凝土梁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剪性能存在非常明显的尺寸效应现象,钢筋混凝土梁的强度、延性等力学性能均...  相似文献   
976.
杨智勇  吉锋 《地震学刊》2011,(2):201-206
干海子滑坡位于大渡河流域,规模巨大。为研究该滑坡的稳定性,在对滑坡基本特征及变形破坏特征等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法(Geo-slope软件)和有限差分法(FLAC-3D软件)对该滑坡的稳定性和应力应变特征进行了计算、模拟。稳定性计算模拟主要从深层、浅层及局部稳定三方面入手分析,计算模拟结果与滑坡的宏观地质现象均具有较高的吻合度。通过对该滑坡定性与定量的稳定性分析,判断其浅层滑体在暴雨工况下将处于极限平衡状态,而深层滑体在地震工况下依旧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所得结论为下一步滑坡防治工作提供了翔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977.
讨论了利用IRS-P5卫星遥感影像立体模型进行1∶50000 DEM,DOM,DLG等地理信息产品生产的相关问题,并进行了精度检测;同时与传统的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在原始资料获取、生产效率、工作量、数据成本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78.
通过对比两种宽频带地震计FBS-3和KS-2000 的结构,认为两种地震计在检测上限附近的高频段记录数据存在差异,并以合成地震动为输入,用模型验算方法证实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979.
平邑盆地位于鲁西断块隆起区东南蒙山断裂以南,蒙山断裂位于平邑盆地的北部边缘,盆地的形成、形态分布和演化严格受其控制。平邑盆地石膏矿床赋存于古近系官庄群。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伴随火山活动,沿蒙山断裂南侧不断下沉,为平邑盆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新生代以来蒙山断裂南东盘仍以断陷为主,为下古近系官庄群地层的沉积提供了空间,平邑盆地便成为石膏矿床形成的有利场所。从矿(岩)石化学成分对比,物质来源分析,平邑盆地石膏矿床为多物源,多成矿期的陆相咸化湖盆蒸发岩矿床。  相似文献   
980.
山东省第二轮区域地质调查主要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省第二轮区调工作始于70年代末,完成了120万填图面积112326km2和15万填图面积63137km2,基础地质研究取得巨大进展地层方面,建立了一些新的岩石地层单位,重新厘定了地层层序,进行了以岩石地层为主的地层多重划分对比,对各时代地层的沉积作用进行了探讨;侵入岩方面,初步完成了我省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的统一划分工作,研究了侵入岩的演化、成因、侵位机制和形成时代,尤其是从前寒武纪基底中识别出大量变形变质或未变形变质侵入岩,并对其进行了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变质岩方面,分析了原岩建造及形成环境,划分了变质岩系的变质相、变质相系和叠加变质作用,测定了大量pT数据,确定了一些变质岩的pTt轨迹,对变质作用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了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并对其进行了探讨;构造方面,发现和研究了大量韧性变形带,对胶南-威海造山带7和郯庐断裂带进行了深入研究;矿产方面,主要是对各种矿产的成因和形成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